男女主角分别是谢玉珠楚熠的现代都市小说《嫁给废帝后躺赢了全本阅读》,由网络作家“唐源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嫁给废帝后躺赢了》的小说,是作者“唐源儿”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古代言情,主人公谢玉珠楚熠,内容详情为:只是为了让乡里乡亲的都听见,好叫白河下不来台,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这会儿他们觉得有了更好的法子,自然是乐得进屋的。一进正屋,这夫妻俩一眼就看见坐在椅子上的谢玉珠和楚熠。只见两位年轻面孔的郎君虽衣着低调,可那料子泛着细腻的光泽,一瞧就是价值不菲的布料。中年女人虽只是个村妇,可对好布料漂亮衣裳也是天然地喜欢。她这会儿仔细打量,才注意到婢女打扮的迎香和灵夏......
《嫁给废帝后躺赢了全本阅读》精彩片段
可灵夏却打断了他:“我家郎君还说了,既然她在这里,倒也愿意替你们做个中间人,好好将这事儿掰扯清楚。她还想日后能长长久久地吃到白郎君的稻谷呢。白小郎君,不如先请你二伯与二婶娘进屋吧。”
中年夫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喜色。
他们眼中闪过精明,觉得这事儿恐怕是要成了。
有城里来的贵人在场,他们就不信这白河能不要脸面。
再者,贵人还是个多管闲事的,听着还是个极要体面的。他们听说过,有些富贵人家买东西也是要挑人的,若是店家名声不好,他们怕买了东西将来连累别人笑话他们跟这种人做生意。
眼下听来,这屋中贵人是怕白河将来名声不好,就不好再同白河买粮了。
夫妻俩心中喜滋滋,觉得他们俩这如意算盘是打对了。
白家二房这对夫妇在院子里闹本来就只是为了让乡里乡亲的都听见,好叫白河下不来台,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这会儿他们觉得有了更好的法子,自然是乐得进屋的。
一进正屋,这夫妻俩一眼就看见坐在椅子上的谢玉珠和楚熠。只见两位年轻面孔的郎君虽衣着低调,可那料子泛着细腻的光泽,一瞧就是价值不菲的布料。
中年女人虽只是个村妇,可对好布料漂亮衣裳也是天然地喜欢。她这会儿仔细打量,才注意到婢女打扮的迎香和灵夏穿着的衣裳也比自己的好上十倍不止,心里头顿时又羡慕又嫉妒。
她给丈夫使了个眼色,势必要趁着这两位贵客在,将田地拿到手。
他们夫妻俩这几日就一直在琢磨要从白河手中抢田的事儿。
原本他们对白河的地并不感兴趣,但前些日子地里刚收割完,他们小儿子无意中听到白河跟村里的刘老头说他今年亩产有四百斤,还说愿意给刘老头换些自家的稻种。小儿子只当白河是吹牛,回家将这事儿跟爹娘说了,狠狠嘲讽一顿。
后来刘老头也将这事儿当做白河小孩儿心性讲给了村子里其他老头儿听,村子里就没一个人信。
可中年女人越想越觉得这事儿不对,这刘老头平日里是村子里最照顾白河俩兄妹的,白河不至于跟刘老头吹牛吧?于是她就撺掇自家丈夫去偷偷打探一下,还真让他们发现白河虽然地不多,但的确亩产高。
他们俩就觉得是白河的田地好,于是想抢过来,就去找白河,非说是他爹生前允诺分家时要将自己的田地分一块给他们二房。只是白河这小子油盐不进,死活不肯松口,他们也不好硬抢,只得再想办法。
昨天他们又看到白河挑了一石稻谷出村,说是要去洪州城将这稻谷卖了换钱,他们俩夫妻就留了个心眼。后来白河回来,没有了稻谷,倒是腰间多了一个钱袋子,那钱袋子里的钱瞧着沉甸甸的,女人一看就知道少说也有个两贯钱。
这下他们就越发确定,白河地里产的稻谷不仅产量高,而且稻谷还好,能卖得起价。这样好的田地,如果能在他们手里该有多好?趁现在村里其他人都不知晓,他们必须得早些占为己有!
今日一听有村外来的贵客找白河,他们俩就匆匆赶过来,非要闹到手不可。
谢玉珠被他问住了,她是记得古代的耕牛都挺贵的,但具体多贵她还真不知道。
于是她看向身旁两个婢子,可惜迎香和灵夏也不知道,只能冲她轻轻摇了摇头。她们从未想过去打听这些东西,又怎么会知晓呢?
四个人都是一脸茫然。
“牛可贵着哩!”他们身后忽然响起一个老年男子的声音。
四人回头,便见是一位戴着草帽扛着锄头,腰间挂着盛水的竹筒的老汉。那老汉模样精瘦,脸也晒得黝黑,但整个人看起来精气神十足,一看就是常年劳作之人。
楚熠忙问:“老人家,请问现在一头牛市价如何?”
“现在牛精贵着哩,不满一岁的牛都要卖三两银子一头。正值壮年两岁左右的牛,得四两五百钱,如果是母牛那就更贵了,少说也是五六两呢。”
老汉一边说一边啧啧,最后还连连说了好几句“太贵咯”,可见这个价格对他来说实属天价。
最后老汉叹气道:“原先也动过买耕牛的心思,毕竟牛干活人能松快不少,牛还干得快。但是这个价钱实在是太高了,家里几张嘴都是等着吃饭的,还是得省下来。”
楚熠和谢玉珠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想到不过四五两银子,却能将老汉愁成这样。
楚熠自不必说,他这些年身居高位,一直生活在皇宫中,根本不了解这些最底层的东西。
谢玉珠比他知道的多一些,可瞧的都是盛京的普通百姓,一年一户人家少说也得十几二十两的花销,是以谢玉珠没想到三四两银子就能将一户农户家庭给为难住了。
谢玉珠想了想问道:“老人家,你家里一共几口人啊?”
“加上老头子我,一共六口人。”老汉回答得很快。
“每个人凑一点凑不齐么?”谢玉珠又问道。
老汉瞥了她一眼:“你想啥哩,怎么可能凑得齐?咱们庄稼人,就是靠天吃饭,一年下来能挣个三四两养活家里这几口人就已经不错了,到年底若还能剩下个半贯钱,就算是丰收了,哪里还能攒钱买一头牛?”
谢玉珠惊讶:“六口人居然一年都攒不下一贯钱?”
老汉叹气:“六口人也不够哪。我家老婆子身子不好干不了重活,就俩儿子,大儿子成了亲娶了媳妇,可儿媳妇这两年刚生了娃也不怎么能下地,添了一张嘴却少了半个劳力。小儿子是我老来得子,还未满十四,也只能算半个劳力。整个家几乎就靠我跟大儿子撑,根本就没有多少进项。”
老汉抱怨完,却又自己乐观说道:“不过呀,再过几年小儿子就长大了。我那小孙儿再大些,媳妇也能多下地干活了,等孙儿再大些,也能帮着干些简单活计,总归是会越来越好的。”
这股积极生活的劲儿一时间感染了谢玉珠等人,见老汉面上露出笑容,他们也忍不住跟着微笑起来。
老汉打量了一下谢玉珠和楚熠,又看了眼迎香和灵夏,开口问道:“你们是外乡人,是刚搬来洪州城的?”
楚熠笑了笑:“老人家为何猜我们是搬来洪州城,而不是搬来村里?”
“那不可能。”老汉连连摆手,“你们这通体气派,怎么也不可能是来村里住的。莫非是来寻亲的?是在咱们北里村有什么亲戚?”
谢玉珠正巧想找人打听,于是说道:“倒不是来寻亲的,不过确实是来找人。老丈,你可认识白河?知道他住哪儿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