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完整作品》,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魏忠贤崇祯,也是实力派作者“画凌烟”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的火炮给朕造出来!”徐光启连忙道:“天子放心,老臣竭尽所能。”崇祯又道:“朕记得你跟那个叫汤若望的胡人认识,他现在是不是在西安,你可以现在就把人找回来,只要你说话,朕让锦衣卫去把人接来。”“那就太好了,有汤若望的帮忙,臣可以加快速度。”徐光启一边高兴,一边震惊这位才十七岁的少年皇帝从未离开过北京城,却知道汤若望那个人。......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完整作品》精彩片段
担心徐光启压力大,崇祯紧接着道:“徐爱卿你也不用担心,要多少钱朕都给你掏出来,只要你给孙爱卿的火炮给朕造出来!”
徐光启连忙道:“天子放心,老臣竭尽所能。”
崇祯又道:“朕记得你跟那个叫汤若望的胡人认识,他现在是不是在西安,你可以现在就把人找回来,只要你说话,朕让锦衣卫去把人接来。”
“那就太好了,有汤若望的帮忙,臣可以加快速度。”
徐光启一边高兴,一边震惊这位才十七岁的少年皇帝从未离开过北京城,却知道汤若望那个人。
“好,待喝完酒,朕就让锦衣卫去找人。”
“谢陛下。”
崇祯又道:“另外,军器局,兵仗局,火药局,还要不要扩招?”
这三个地方,都是大明制造武器的地方。
“臣要先查房一下,才能给陛下答复。”
“好,你先去查房,如果要换人,直接跟朕说,朕让吏部全力配合你,如果要加人,也跟朕说,要多少银子,朕都给你,只要你给朕把火炮和兵器造好。”
徐光启激动得再次站起来,拜道:“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已经六十六岁了,没想到自己在这把年龄,居然还能派上用场。
“对了,朕差点把孙元化给忘了。”
崇祯想起来了,这哥们儿可是大明军功科技人才,顶级的。
徐光启是通才,涉猎比较广,但论军事科技,却未必比得过孙元化。
旁边的孙承宗微微一惊,关于铸造,他正准备推荐孙元化的,没想到皇帝居然把这个人的名字点出来了。
这个人现在在兵部做职方主事,一个小官,但天启年间辽东那些火炮大多是他架上去的,也是他培训出来的炮手。
这个人对火器非常在行,尤其火炮这方面。
孙承宗连忙道:“陛下,此人现在正在兵部职方主事。”
“这人你看怎么来安排,朕就不管那么细了。”
“是!”
“徐爱卿,分两头来走吧,当务之急先派人来蓟镇的防御加强,此事孙爱卿正在牵头做,你也参与进来。”
“是!”
“朕还是那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把东西给朕做出来。”
这一番对话下来,徐光启突然明白这位少年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了。
爽快,好说话,只要能办事,什么都好说。
如此这般就是最好的。
交代完关于军功这一块后,加上徐光启来了,崇祯的心也稍微踏实了一些。
这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徐光启、孙承宗和张维贤这三人年龄都比较大了。
崇祯也不多留,亲自将他们送到殿前,三人好生感动。
崇祯道:“英国公。”
“臣在!”
“明日安排一下,朕要去见见京卫营的儿郎们。”
张维贤微微一怔,没想到皇帝要去京卫营,他连忙道:“是!”
“天色不早了,快回去吧。”
“臣等告退。”
等三位都走了,便只剩下刘乔还在。
“刘乔,你跟朕来。”
两人又回到了方才的地方,周皇后已经亲手煮了一壶茶,给崇祯倒上,又给刘乔倒了一杯。
刘乔顿时受宠若惊,连忙跪在地上道:“小臣不敢。”
“起来说话。”崇祯将其搀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刘乔,可知朕为何叫你回来?”
“小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朕没有可以相信的人,所以朕才叫你回来。”
刘乔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刀口舔血的人,竟然哭了出来。
当初魏忠贤权倾朝野,他是为数不多敢和魏忠贤正面硬抗的人,但他终究抗不过魏忠贤,只能辞官回乡。
今日再次被天子传召,他感觉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了。
“请陛下吩咐,小臣愿意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
“朕不要你上刀山,更不要你下油锅,你给朕好好活着,朕要你去建奴,去那里为朕打探消息。”
刘乔微微一怔,崇祯继续道:“深入敌人的腹地,朕要你为大明组建一个能够刺探建奴和蒙古人的情报部,你可愿意?”
“小臣愿意!小臣一定不负陛下重望!”
“好,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你以前做过锦衣卫指挥使,没有人比你更合适,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跟朕说。”
“是!”
刘乔却是很适合做这件事,他为人正派,绝不会叛变,由做过锦衣卫的指挥使,由他组建起整个情报部,必然会成为崇祯在北方的眼线。
只是以后,他都将生活在暗处。
为了光明,总会有人在黑暗处寻找阳光的。
见崇祯亲自会见了一次大臣,周婉言才知道自己的夫君真的是日理万机。
待刘乔走后,她不由得心疼起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崇祯又非常不老实起来。
周婉言突然温柔细语道:“夫君,你都这么累了,还要来吗?”
“咳咳,朕确实有点累了,要不,你在上面,朕躺着不动?”
“这怎么行,夫君是九五之尊,臣妾怎么敢在夫君上面。”
“顾虑那么多干嘛,快来,我和你现在是夫妻,不是皇帝。”
说着,一把将周婉言拉过来。
“夫君,你好坏哦。”
周婉言是越来越觉得自己这夫君不同寻常了,与是信王的时候似乎判若两人一般。
第二天,崇祯穿了一身常服,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了京卫营。
得知皇帝要来,京卫营的军官和士兵们各个都打起了精神。
老实说,京卫营在明朝末年,已经衰弱下去。
真正还有战斗力的,就是辽东军了。
但是,从现在开始,崇祯必须得抓新军。
就从京卫营抓起。
当崇祯到的时候,一众军官早已做好迎接的准备,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从他们轻浮的脚步就可以判断,靠这支军队打胜仗是几乎不可能的。
英国公张维贤这老油条,虽然扶持了朕上位,有大功,但在治军方面却是还缺一把力。
崇祯心中有计较,但是嘴上却没有说出来。
且脸上表现得很开心,很兴奋。
一车又一车的御酒被运输过来,堆放在京卫营的门口。
皇帝下来后,众武将道:“臣等恭迎天子万安!”
“诸位都是朕的好将领,好将军,快快平身!”
“谢天子!”
“朕为你们带来了宫中御酒,朕知道你们忠君爱国,诸位将士都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是臣等分内职责!”
对于崇祯来说,毕自严的这些改革,只能算是部分有成效,想要支撑崇祯的大国梦,依然不够。
在崇祯眼里,徭役是要被废除的,赋以后不是停留在不加的份上,也是要废除的。
土地兼并的问题,是需要杀他个人头滚滚之后,掀起土地改革的。
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农民的生产力,让农民自己当家做主。
当然,税收的方式也是要彻底改的。
哪有还靠粮食、布匹来抵税的。
你们怎么不直接把你们官府里的那头驴牵到京师来跟朕说,陛下,快看啊,这是税哦!
以后的税,那都是要用钞票来交的。
当然,这是后话。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让毕自严先做一年,将部分问题先缓和缓和。
但回到崇祯提的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将崇祯二年的税,收到三千万两白银?
这里面大头,怕是要靠查偷税漏税瞒报的事。
所以这种事啊,就得把孙承宗一起叫来了。
等毕自严今年把土地测量之后,明年就是一个个查,一个个动刀子的一年了。
那该怎么办?
当然是在崇祯元年开始练新军了!
一切反抗在铁血强军面前,那都是渣渣。
杀一个人不能解决收税的问题,那就是杀一千,一万,十万!
直到乖乖的按照规矩交税!
又与毕自严和孙承宗谈了足足半天,从详细方略到治国理念,不知不觉已经天黑,崇祯留两人吃了晚饭,才放人。
两人同时出了紫禁城,此时阁部的大臣们早就下班了。
毕自严道:“孙阁老,下官以后还得多多仰仗您。”
“毕大人客气了,都是为天子分忧,毕大人这肩上的担子,未必比我轻呐!”
毕自严笑了笑,道:“尽人臣之力。”
这大明朝最头疼的可就是财务了,两人心中都清楚。
做财务的,以后必然会到处得罪人。
第二日,毕自严便开始接手户部之事,先是从山西的案子开始接手起。
结果几天之后,事情居然出乎崇祯的意料。
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
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吏部尚书房壮丽,吵起来了!
这一日从御前听宣,朝臣们统一进了太和殿中。
崇祯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陛下,臣近日查看山西案抄家账目,却是发现那王家在此次案件中,家产少了五千两,收入来源是布匹生意和粮食生意,这与去年山西商税征收中核对的数额核对不上,臣怀疑是户部有人在这次查抄案中做了假账,私吞了公款,此乃侍郎失职,臣要罢免户部左侍郎李成名,但是吏部房大人却是不肯,还请陛下圣裁。”
吏部尚书房壮丽立刻出列道:“陛下,李侍郎只不过顶了某人一句嘴,就要被勒令罢官,此乃权臣跋扈做派!”
他说的就是毕自严。
毕自严觉得户部左侍郎李成名在这里面必然是拿了钱的,左侍郎啊,三品大员。
而且不仅仅是这五千两,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做账的痕迹。
毕自严道:“户部账目混乱,山西案更是一塌糊涂,中间至少有十万两的空额,这明显是办事不利!”
房壮丽却道:“前后有误差在所难免,某些人这是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三把火却也不能乱烧,若是诬陷了忠良,岂不是有损陛下圣德。”
这下崇祯立刻就发话了:“房爱卿,朕不是说过么,朕不需要圣德,朕要百姓有饭吃,辽东的将士们也有饭吃。”
“陛下恕罪,臣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身为吏部尚书,不能眼睁睁看着人胡乱猜忌。”
这吏部尚书是六部当中最特殊的。
为什么说是最特殊的呢?
每一个官员的任免、考核,都是吏部完成的,都需要吏部盖章。
所以,吏部是有相当大的人事权的,这一点,连孙承宗都可能没有办法。
就说要罢免官员,除非是皇帝亲自下旨,你其他部院的老大要罢免人,那也都得经过吏部。
而六部当中,谁第二?
户部!
户部管什么?
税收、漕运、天下户籍和良田。
这都是什么?
这都关系到朝廷的收入。
崇祯没想到,房壮丽和毕自严这么快就吵起来了。
这就是后世大集团公司里的财务老大和人事老大的相争啊。
新来的财务老大,要搞事情,但人事老大却想保人。
崇祯不说话,他朝孙承宗看去。
房壮丽能力一般般,却没有什么污点。
毕自严是心腹大臣,自然是要准了他的提议的。
“孙爱卿,你意下如何?”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十万并非小数额,臣以为,立刻立案调查,若是真有官员贪赃枉法,严惩不贷。”
房壮丽却是笑起来:“孙阁老,本官没有记错,天启四年,有人告状你领辽东空饷,后来不了了之,现在是不是也该立案调查。”
“房大人,一码归一码,当初的事是由先帝裁决,本官是清白的,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山西案牵扯出来的贪污案,请不要转移话题。”
孙承宗可不是什么善茬,这个人最大的特点:稳!
什么事情,都能端得七平八稳。
就说他跟房壮丽的交锋,对方想把事情扩大到他身上,但孙承宗却不回避,直接先摆了事实,再把话题拉回来。
孙承宗道:“陛下,老臣建议,继续查。”
此时,刘宗周居然也出来了,他道:“陛下,兹事体大,八人卖国求荣,朝臣竟敢私自吞银,臣也以为当彻查。”
刘宗周当然也有自己的目的,眼下阉党其实已经有一批被扫除朝堂了。
很多位置都缺人,东林党不少人都在赴京的路上。
作为一个东林党人,刘宗周肯定是希望自己曾经的战友们能重新回到朝堂上,一起实现共同的抱负。
户部左侍郎李成功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是冤枉的。”
“冤不冤不是你说得算,给朕把人查清楚了,由督察院来查。”
古往今来皇帝最喜欢听到什么话?
陛下圣明!
陛下真是和尧舜一样啊!
陛下是千古圣君啊!
陛下圣德无量!
每每大臣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皇帝们就高潮了。
可惜,现在的崇祯他不吃这一套啊!
他个穿越客,坚持的是科学价值观,圣德那一套,能织毛衣吗?
崇祯坐在龙椅上,一副朕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随便你们怎么想。
刘宗周坚持道:“天子刚御极天下,当怀仁德之心,眼下就是年关,新年号马上就要使用了,若大肆杀戮,并非好的兆头。”
古人对这方面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皇帝。
很多人会将亡国归罪为失德。
所以刘宗周也并非张口就来,这的确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毕竟这一年还只是天启七年,等到正月初一才是崇祯元年。
如果现在真的要杀人,就算派军队过去拿人,也要等到年后再杀了。
毕竟诛九个人的九族,牵扯到好几万人了。
这不是说杀就马上杀的。
崇祯元年,杀几万人?
无论哪个皇帝都不会这么干。
崇祯道:“若是杀卖国求荣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之徒会遭受天谴,就让这天谴来找朕吧,朕一人承担,你们尽管去杀,朕要的是一个人也别遗漏!”
刘宗周还要说什么,被崇祯强行打断:“刘爱卿,学生不能议政的事情有没有解决?你这个礼部侍郎要担当起责任呐!”
刘宗周再蠢也知道皇帝不想继续讨论下去,便道:“犯人尚在押解京师的路上,臣会配合刑部审查,请陛下放心。”
“嗯。”
刘宗周识趣的退到一边,他虽然是东林党,但他却是最不迂腐的东林党官员。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朝臣们也不敢再多说什么,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求霉头不到自己的身上。
既然皇帝都在太和殿上表态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都是走流程了。
首先是由户部去追查那八大蝗商的九族。
古时候的九族牵扯是非常广的。
中国古代是宗族家庭,传宗接代观念非常强,所以非常能生。
具体如下: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这就是九族。
像八大蝗商那种有钱人自然是和某些地方官员有联姻,这次基本是没得跑了。
加上牟至夔,户部核算下来,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前前后后波及到的人,竟然多达两万多人。
大概也只有明太祖和成祖年代才有过这样的杀戮。
一时间,朝堂上上下下的官员们都安静下来,大概知道这位新皇是什么样的人物了。
大约在小年的那一天,崇祯召见大明第一科学家徐光启。
他专程请徐光启吃了一顿饭。
这是无上的荣耀,与徐光启一起在御宴上的还有另外三个人:孙承宗、张维贤和刘乔。
孙承宗是首辅,张维贤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公。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京卫指挥使司的一把手。
这个位置就相当于禁军的老大,拱卫京师的军队在他手里。
他也是大明这些年党争中唯一一个可以置身事外,没人敢惹的人。
魏忠贤最嚣张的时候,唯一不敢动的就是他。
他是明成祖靖难之役第一功臣张辅的七世孙,袭英国公爵位。
第三个人就没有孙承宗和张维贤那么有名了。
但在天启年也算一个人物。
刘乔是前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一把手。
而且他为人正派,这一点非常难得。
魏忠贤得势的时候,杨琏被害,他也愤然辞官。
崇祯找这四个人来,当然不是只为了吃一顿饭。
徐光启和宋应星将会是大明工业崛起的重要人物。
孙承宗现在又是首辅,按照明朝的规矩,大小事都会到他这里来。
崇祯当然要先撮合撮合这两位,吃顿饭打个照面,由皇帝亲自出马请吃饭,两人以后关系必然会更紧密,合作起来也会更方便。
至于张维贤,就不用多说了。
自古想要改制变革,没有一支自己的军队怎么能行?
而刘乔呢?
也有大用。
明朝对内监控和探事都做的很好,但对外的情报工作却做的非常烂。
例如历史上崇祯朝著名的己巳之变就是因为对建奴了解太少,皇太极从图谋攻打蓟镇的消息,朝廷对此一无所知。
所以,崇祯打算建立起对外的情报系统,侦查敌国情况。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这件事不能魏忠贤,也不能让许显纯他们来。
这些人太他妈没操守了,很可能经不起诱惑卖国。
这一年的徐光启已经有66岁,历史上,再过五年,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就与世长辞了。
崇祯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包括徐光启。
他会把最好的福利待遇给到这个人。
因为国家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科学家。
户部那边已经发了户部官印,现在徐光启就是崇祯的工部尚书了。
皇后周婉言也在场,她笑着说道:“陛下一直提及徐大人,说徐大人是朝廷栋梁。”
“皇后娘娘谬赞,老臣何德何能。”徐光启心中感动,前段时间听说宋应星那个小友也进京陛见,而且还得了官职。
徐光启只觉得皇帝确实是好皇帝,愿意亲自来提拔人,为民做事。
崇祯道:“徐爱卿与在座的各位都是朕的肱骨大臣,大明要靠各位了。”
说完,他举了酒杯,大声道:“来,朕先干为敬。”
几位大臣立刻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来,举杯道:“多谢陛下。”
也不等这几个人,崇祯先自己饮了一杯酒,然后叹了口气道:“朕以后就要拜托各位了。”
几人连忙出列,跪在地上,道:“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祯也连忙上前,将几位大臣都搀扶起来:“诸位爱卿快快请起,今晚我们把酒言欢,没有君臣之别。”
说是这么说,不过几位还是很识趣的。
待酒过三巡,崇祯便道:“孙爱卿,北京城的城头还有十门红夷大炮,就放在京师让朕耍耍,你若是还想要火炮,就跟朕提,现在朕将徐爱卿召回来,铸火炮便是其一。”
皇帝一句话就说到孙承宗的心坎儿上了。
他正在想如何加固蓟镇的防线。
天启年间,孙承宗亲手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关锦宁防线,其中便是投入了不少火炮。
这种关键的时刻,徐光启被召回来了,简直是如虎添翼啊!
里面传来张嫣柔和且带着一点哀怨的声音。
周婉言立刻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她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子。
客氏是先帝的奶娘,先帝还在的时候,那个女人仗着天启皇帝的宠爱,与魏忠贤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坑害忠良。
那个女人心肠非常歹毒,在宫内,她担心失宠,所以对皇后和嫔妃都敢下手,导致先帝的子嗣,没有一个正常长大的。
半个月前,魏忠贤被皇帝发配到凤阳,客氏则被发配到浣衣局。
想来魏忠贤突然回来,又将客氏从浣衣局捞了出来。
而懿安皇后张嫣是一个性子非常柔和的女子,她当初就是被客氏害得不能生育了,这件事使她从此变得有些低沉抑郁。
她对客氏非常敏感。
周婉言道:“那个女人做了那么多恶,居然又出来了,真是可恶,我这就去跟陛下说。”
“陛下日理万机,妹妹还是不要因为这些小事去打扰陛下了。”
“可是那个女人害得姐姐成这样,且谗害了多少忠良。”
“没关系,陛下登基以来,局势已经稳定下来,相信她也不敢再胡作非为。”
“嗯。”
崇祯这才走了进去。
周婉言一见皇帝来了,连忙起身行礼:“臣妾参见陛下。”
懿安皇后也连忙起身:“参见陛下。”
“都免礼吧。”
崇祯没想到皇嫂也在这里,他还准备来周婉言这里找周婉言暖被窝来着。
这位穿越客崇祯看了一眼张嫣,心中不由得感慨起来。
张嫣果然如史书上记载的一样漂亮。
史载: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
与周婉言的清丽素雅不同,张嫣是一种妩媚的美,她被称为历史上五大艳后之一。
今年的张嫣也才不过二十一岁,比崇祯体内这个穿越来的灵魂要小。
崇祯道:“婉言,朕刚才听你们说到客氏,是怎么一回事?”
周皇后道:“听说客氏从浣衣局出来了。”
周婉言也不多说,之前的事,崇祯心里都是一清二楚的。
客氏与魏忠贤一起在宫中为非作歹,人神共愤。
崇祯微微一惊,这才想起来,自己穿越过来已经改变了历史走向。
魏忠贤被传回来了,没有在去凤阳的路上吊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