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精美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番外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番外

薛定谔的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除掉那个小道士,实在是太简单了。可是,这牵扯到当今皇帝,却不得不慎重。如果是往常,倒也不必在意什么。宫里的那位,早就被文官给忽悠瘸了。糊弄他,还不容易?这现在,风声正紧。要是因此让皇帝,注意到晋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许久。范永斗睁开眼睛,眸子中有了冰冷的杀意。“遵化三家的事情,不能没有个交代,必须查清楚!”“设法让官府出头,办了那道士。”“记住,在除掉他之前,必须拷问清楚!”范常麟得意地一笑:“父亲放心,我一定办的漂漂亮亮的。”区区一个小道士而已。正如他在道观说的那样。范家只需一根手指,不……!一个眼神,就有人帮范家,将他轻松捻死。就在崇祯准备加封云逍,而范家要算计他的时候。此时,云逍正躺在床上,琢磨着如何应对范家报复的事情。穿越大...

主角:崇祯云逍   更新:2024-12-17 14: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云逍的现代都市小说《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番外》,由网络作家“薛定谔的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除掉那个小道士,实在是太简单了。可是,这牵扯到当今皇帝,却不得不慎重。如果是往常,倒也不必在意什么。宫里的那位,早就被文官给忽悠瘸了。糊弄他,还不容易?这现在,风声正紧。要是因此让皇帝,注意到晋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许久。范永斗睁开眼睛,眸子中有了冰冷的杀意。“遵化三家的事情,不能没有个交代,必须查清楚!”“设法让官府出头,办了那道士。”“记住,在除掉他之前,必须拷问清楚!”范常麟得意地一笑:“父亲放心,我一定办的漂漂亮亮的。”区区一个小道士而已。正如他在道观说的那样。范家只需一根手指,不……!一个眼神,就有人帮范家,将他轻松捻死。就在崇祯准备加封云逍,而范家要算计他的时候。此时,云逍正躺在床上,琢磨着如何应对范家报复的事情。穿越大...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番外》精彩片段


除掉那个小道士,实在是太简单了。

可是,这牵扯到当今皇帝,却不得不慎重。

如果是往常,倒也不必在意什么。

宫里的那位,早就被文官给忽悠瘸了。

糊弄他,还不容易?

这现在,风声正紧。

要是因此让皇帝,注意到晋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许久。

范永斗睁开眼睛,眸子中有了冰冷的杀意。

“遵化三家的事情,不能没有个交代,必须查清楚!”

“设法让官府出头,办了那道士。”

“记住,在除掉他之前,必须拷问清楚!”

范常麟得意地一笑:“父亲放心,我一定办的漂漂亮亮的。”

区区一个小道士而已。

正如他在道观说的那样。

范家只需一根手指,不……!

一个眼神,就有人帮范家,将他轻松捻死。

就在崇祯准备加封云逍,而范家要算计他的时候。

此时,云逍正躺在床上,琢磨着如何应对范家报复的事情。

穿越大明三年了。

云逍就像是一个过客。

不曾想过要干出一番改天换地的大事。

唯一的目标,就是在这明末乱世中活下去。

可不曾想,这次由于侄儿,竟一脚蹚进了浑水里。

一不小心,把‘己巳之变’给搞没了。

范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不过,麻烦既然找上门来了,那就只能解决掉。

云逍决定,既然要搞,那就搞一个大事情!

不如就把范家,甚至是整个晋商八大家,全都搞没吧!

正思忖间。

道观大门被敲响。

云逍以为是范家这么快就上门报复了。

没想到,是有人登门求医。

来的是一对父女。

父亲染了风寒,已经咳成了严重的肺病。

在这个年代,依然没什么好办法医治风寒。

有钱人靠药来养,穷人就只能靠身体扛。

病人显然不是有钱人,体质也很差,现在的状态等于是没治了。

也难怪他们不在城里治,反倒舍近求远来到道观。

不过对于云逍而言,这重症感冒引起的肺病,并不是什么大毛病。

只要把炎症这个最大的麻烦解决,其他的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虽然云逍不是什么神医,却可以提炼大蒜素。

大蒜素并非是抗生素,而是广谱抗菌药。

能抑制和灭杀很多病菌、病毒。

在这个年代,简直是救命的仙丹。

云逍前世在网上,曾看过用最简陋的工具,提取大蒜素的完整视频。

之前治好村民赵老汉的背疽,用的就是大蒜素。

治风寒自然也不是个事。

给病人服用了大蒜素,又开了一副药喝了后。

效果十分明显。

一个多时辰过后,病人就退烧了,咳嗽也不再那么厉害了。

云逍一直忙到凌晨一点多,这才沉沉睡下。

到了第二天早上,云逍来到客房。

发现安置在这里的父女俩,居然开溜了。

桌子上放着一个用手帕包裹着的银镯子和十几文铜钱。

镯子被擦的锃亮,显然被主人视作是珍贵之物。

云逍叹了一声。

昨天晚上,他就知道这父女俩没钱治病,他也没打算收钱。

以前,他不知道给赵家峪的村民们,免费治了多少次病,所以也不差这一次。

这对父女显然是没钱,于是把珍藏的银镯子,以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了下来。

云逍把镯子和钱收好。

洗漱毕,练了一套太极剑。

这时,崇祯带着王承恩,来到了道观。

崇祯这次来,主要是向‘叔父’邀功的。

纯阳真人,昌平伯!

这绝对算是送给‘叔父’的一件大礼了。


监察院的御史、六科给事中纷纷开口。

一时间群情激昂,整个大殿都沸腾了起来。

感觉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

崇祯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内心不禁有了刹那的动摇。

难道朕这次,真的是做错了?

没办法,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有改变。

可这时,崇祯的脑海中,回响起了“叔父”的话。

又联想到,一旦动摇,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崇祯的内心,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朕绝不能耳根子软,任由大臣们摆布!

“肃静!”

“不得喧哗,扰乱朝堂!”

堂上锦衣卫纠察甩动净鞭。

大殿内迅速安静了下来。

“你们天天把忠君报国挂在嘴上!”

“如今建奴入侵,京畿告急!”

“你们却想着争权夺利,有几人心里想着为朕分忧,为国排危解难?”

崇祯冰冷、严厉的话语,让大臣们一时无言以对。

很多人都开始重新打量起了崇祯。

这还是以前的皇帝陛下吗?

他到底是受了谁的蛊惑,完全变了个人似的?

“陛下此言差矣!”

“并非是臣等不顾大局,不识大体,而是陛下一意孤行,违背祖制。”

“长此以往,大明危矣!”

首辅韩爌站出来,振振有词,声音激昂。

身为内阁首辅,这时候绝对不能退让。

因为大臣们敢于跟皇帝争权,靠得就是祖制。

祖制,就是大臣的“屠龙术”。

如今,这屠龙术,失去了用处,那还得了?

以后,还怎么让皇帝,乖乖听话?

他这个内阁首辅,这时候不挺起来,以后谁还听他的?

崇祯的脸色铁青。

受到韩爌的鼓舞,大臣们都是摩拳擦掌。

很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都跃跃欲试。

韩爌显然有备而来。

他稍作停顿,接着话锋一转。

“臣听说,陛下之乱命,是受方外道士的蛊惑。”

“陛下熟读史书,难道忘了前宋的靖康之耻吗?”

话音一落,大殿内一片哗然。

北宋末年,金兵大军压境,兵临汴梁城下。

钦宗皇帝没有组织兵马抵抗。

反倒找了一个“道法通天”的道士。

这道士名为郭京,自称可以施展道门“六甲法”,击退金军。

然后就出现了震烁千古的传奇一幕。

汴梁城外,是乌泱乌泱的金兵。

城门忽然大开,一个道士带着一帮不人不鬼的东西,一边跳着大神,一边冲向金军。

所有金兵都看懵了,接着就是一通乱杀。

于是乎,汴京城破,二帝被掳,北宋亡。

现如今,建奴突入长城之内,京畿告急。

堂堂大明天子,不听大臣们的忠言,却听信一个道士的谗言。

这跟宋钦宗,有什么分别?

更为巧合的是,建奴正是当年金人的后代。

这不是要步靖康后尘的节奏吗?

“这朝堂之上,尽是栋梁之才,陛下为何偏偏要相信道士之言?”

“陛下,再这样下去,靖康之耻,就要再现了啊!”

“那道士,必定是妖道!”

“那妖道是谁,立即抓起来,凌迟处死!”

大殿内炸开了锅。

崇祯冷冷地看了王德化一眼。

他去吕祖观的事情,也只有贴身的几个太监、以及随行的锦衣卫知道。

现在,竟然被韩爌拿出来大做文章,显然是这些人,走漏了消息。

王德化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事情当然瞒不过他。

消息即使不是他传出去的,他也难辞其咎。

韩爌向崇祯深深一躬:“请陛下立即收回中旨,诛杀妖道!”

“请陛下立即收回中旨,诛杀妖道!”

“臣附议!”

“附议!”

其他大臣纷纷开口。

“信口雌黄,哪里来什么妖道?”

“蓟镇战事,朕意已决,绝不会收回旨意,休得再言!”

崇祯忍无可忍,自御座上站起身来,厉声呵斥。

首辅韩爌硬着脖子,昂然说道:“老臣年迈,无力处置政务,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恳请陛下恩准!”

“臣最近身体不适,特向陛下告假,请陛下恩准!”

次辅李标也站了出来,向着崇祯躬身一拜。

朝堂上的局势,已经彻底失控。

大臣们全都伸长脖子,等着看好戏。

首辅、次辅双双请辞,这下子,看皇帝怎么收场。

崇祯被气得浑身发抖。

同时,也感到了如同山一般的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内阁首辅、次辅,同时以请辞来要挟,这在整个大明朝的历史上,都不曾有过。

这样的压力,除了太祖、成祖,没有一个皇帝,能够承受得住。

“云仙长果然说的没错,朕以前,还真的是被这些大臣给忽悠瘸了。”

“他们个个只为自己的私利,哪里将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这次如果退让,朕将彻底沦为傀儡,因此,朕绝不退让,也无处退让!”

崇祯冷眼看着群臣,心中一片决然。

而此时!

西直门。

嘚嘚嘚!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接着就见十几匹快马,一路卷起滚滚尘土,朝着城门,飞驰而来。

“是八百里加急!”

“肯定是出大事了!”

看到马上骑士的服饰,守城的兵卒认出他们的身份,急忙将城门清理出了一条道路。

“听说建奴已经入关了,该不会是已经打到京师了吧?”

“那大明不是完了?”

“完了完了,这该咋个办?”

“建奴跟野兽一样凶残,还是赶紧想办法逃命吧!”

城门口一片慌乱。

“大捷!”

“遵化大捷!”

“遵化大捷,杀建奴八千,俘获二千五百!”

“遵化大捷……”

传信兵一边纵马飞驰,一边大声呼喊。

队伍如狂风一般,掠过城门。

声音还在城门洞里回荡,战马已经飞驰到远处。

城门内外,顿时寂静了下来。

“我是不是听错了?”

“好像不是建奴杀来了,而是大捷!”

“没错,遵化大捷,杀了建奴八千,还抓了两千五百活的!”

“该不是假消息吧?”

“这怎么可能假的了?”

“上天开眼了,咱大明终于大胜了一回!”

随着传信兵一路高呼,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自从萨尔浒战役以来,大明军队一败再败,罕有胜绩。

一场大战下来,能杀死几百建奴,都已经算是大捷了。

斩杀八千,俘获二千五百。

这是与建奴交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捷。

老百姓们怎能不振奋、激动?


“区区一个不入流的小道士,也敢称作是仙长?”

道录司的左演法牛大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本官今天就让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你的道籍已经被注销了!现在,你不再是道士,就等着死在顺天府的大牢里吧!”

牛大人迈着八字步,来到云逍身前。

他眼神睥睨,神态嚣张,就要招呼差役们,给云逍戴上枷锁。

“且慢!”

王承恩横身挡在云逍身前,“道录司怎能无缘无故注销云仙长的道籍?”

牛大人官威十足,冷笑道:“道录司办事,还需要向你解释?”

他这个道录司左演法,不过是从六品的小官。

自然是没机会认识王承恩这个皇帝心腹的。

他还以为,王承恩只是云逍的亲朋,自然不会将其放在眼里。

王承恩大怒。

只是万岁爷不能暴露身份。

册封云逍的圣旨又没到。

一时间,他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阻止这些官差。

他倒是不用担心云仙长的安危。

可是万岁爷,在里面看着呢。

要是让云仙长受一点委屈,引得龙颜大怒。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我倒要看看,顺天府衙门,是如何与范家,沆瀣一气的。”

云逍不在意地笑了笑。

因为,他早就盘算好了,扳倒范家的对策。

只需让侄儿,设法传话给皇帝就行。

数千万两银子。

外加为大明铲除晋商这个大毒瘤,断绝建奴的粮食、盐铁及军械供应。

这样的一笔大生意,皇帝不可能不动心。

遵化大捷已经放在那儿,也由不得皇帝不信。

只要皇帝下定决心,不仅是范家,就连晋商八大家,都会被连根拔起。

因此,云逍安之若素,淡定的很。

这时,忽然从道观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道录司办事,本官问不问得?”

接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王承恩见到来人,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退到一旁。

牛大人冷笑道:“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啊,温,温大人……”

道录司,隶属于礼部。

牛大人这个左演法,当然认得礼部尚书温体仁。

“本官温体仁。”

温体仁向云逍颔首,客气中透着矜持。

他毕竟是礼部尚书,二品大员,身份摆在那儿。

虽然这次,前来吕祖观,是为了结交云逍,却也不会表现的太露骨。

“贫道云逍子,见过温尚书。”

云逍心中十分疑惑,不卑不亢地施了个道揖。

温体仁看向牛大人,冷哼一声,“谁给你的胆子,无故注销云道长的道籍?”

“下官,下官……”

牛大人浑身哆嗦个不停。

随即,两腿一软,“扑通”一下,跪在地上。

官大一级压死人。

而温体仁的官位,又何止比他大一级?

何况还是正管。

直接罢了他的官,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震惊之余,牛大人以幽怨的眼神,看了云逍一眼。

这小道士,是怎么跟礼部尚书,扯上关系的?

有这层关系,你早说啊!

这下子,可坑死本官了!

云逍心里,也是困惑不解。

他当然知道温体仁。

此人在《明史》中,名列“奸臣传”。

当然,《明史》是建奴修的,不仅不能当真,还要反过来看。

温体仁并非是东林党,最终却能踩着东林党,位列首辅。

其手腕和能力,可见一斑。

可自己跟温体仁,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啊!

他怎么会来到吕祖观,还为自己出声呢?

“回去告诉府尹大人,本官为云道长作保,有什么事,去礼部找本官即可。”

温体仁不再理睬牛大人,向顺天府的捕头,漠然说道。


云逍一觉醒来,感觉头痛欲裂。

揉了揉脑袋,卧在床上,愣了半晌。

这才回想起来,之前跟侄儿一起喝酒来着。

可过程却是给忘光了,断片了。

云逍摇头苦笑,这也太不稳重了。

挣扎着起床,洗了把脸。

脑袋里,这才慢慢浮现出一些记忆片段。

喝酒的时候,似乎说了很多话。

好像还……哭了。

最后还吟诗来着。

云逍拍了一下脑门,羞愤难当。

长辈的形象呢?

世外高人的人设呢?

幸好侄儿是自家晚辈。

这要是外人,岂不是直接社死?

要是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传扬出去,那还得了?

“祸从口出,切记,切记!”

云逍在心里,叮嘱了自己一番。

然后将这事抛之脑后。

酒喝多了胃里面难受,先填饱肚子再说。

他连忙到厨房,打算做一碗酸菜面糊糊吃。

这可是个好东西,不仅解酒,还很养胃。

做饭的时候,云逍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该找个小道姑了?

主要是每天做饭、洗衣服之类的杂务,实在是太麻烦了。

才不是云仙长有了什么其他的心思,春天都还没到呢。

当然了。

有个小道姑帮忙暖脚,他倒也不是那么特别的排斥。

很快,云逍就弄好了一锅饭,给自己盛了一碗。

刚端起碗准备享用时,就从道观外,传来一道不怎么客气的声音。

“道观的人呢?”

“还不出来迎接范公子和道录司的牛大人!”

云逍刚醉酒醒来,浑身无力。

哪里有心情去迎接什么饭公子、菜公子,又或者牛大人、马大人。

他端着饭碗,喝了一口面糊,然后朝外面说道:“门又没上锁,自己进来吧!”

片刻后,从道观外,走进来一群人。

为首的是一名锦衣青年。

单是身上的一件锦缎袍子,怕是要上千两银子。

再加上腰上的玉带,腰间挂的玉佩、香囊,这身下来估计要好几千两。

再他后面,跟着一个肥胖的中年道士,还有一名青衣老仆。

赵家峪的甲首赵兴武跟在后面,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显然不会有什么好事。

“有事?”

这些人,不是来烧香算卦的,更不会是来看病的。

没银子进账的事情,云逍的态度,自然不会太热情。

问了一句之后,便自顾自地喝着酸菜糊糊。

“放肆!”

“晋商范家的范公子,还有道录司左演法牛大人莅临,你怎敢如此无礼?”

青衣老仆指着云逍一声呵斥。

云逍皱了皱眉头。

晋商范家?

云逍自然是如雷贯耳。

建奴起家白山黑水,地处苦寒之地。

之所以能日益壮大,晋商居功至伟。

如若没有晋商暗中向建奴出售粮草、军械,甚至是提供军情。

建奴怎么可能会有今天?

甚至这次建奴入塞,晋商就充当了带路党的角色。

并且云逍还知道,从崇祯二年到十五年,建奴先后五次入关,大肆烧杀劫掠,比起鬼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建奴掠夺来的金银财物,全都转卖给晋商,换取粮食、盐铁等各种军资。

而晋商又将这些沾满大明百姓鲜血的财物,转手倒卖出去,从中谋取暴利。

建奴入关夺取大明江山后,特意将八大晋商,封为皇商。

可见,晋商对建奴的帮助有多大。

范家,正是八大晋商之首。

虽然现在的晋商,还不是什么皇商,但可千万别低估了晋商的能量。

因为早在万历时期,晋商就开始用银子开路,在朝堂上扶植官员,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

这样多年经营下来,晋商已经拥有影响大明朝堂的势力,甚至可以左右内阁辅臣的人选。

“什么事?”

云逍弄清楚这些人的身份后,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来意,态度越发冷淡。

赵甲首上前说道:“云仙长,范公子是来买酿酒方子的,我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带他们来你这里。”

顿了一下,又压低声音对云逍说道:“云仙长,咱们惹不起范家,不如卖了吧。”

云逍不动声色,而是饶有兴趣的看向那位范公子,问道:“范家打算出多少银子,买酿酒的方子?”

“范家昨天让人来赵家峪谈,若是你能爽快答应,赏你个几百两银子,倒也无所谓。”

“咱们范家,可不缺这几个银子。”

范公子“呵”了一声。

随即轻蔑地一笑,玩味地看着云逍:“可你这小道士,却不识抬举,那范家也只有不讲究了。”

“小牛鼻子,这是范公子赏你的!”

青衣老仆一声冷笑,掏出一把铜钱,丢向云逍。

铜钱打在云逍的面前,滚落一地。

其中有两枚铜钱,更是落在饭碗里,溅起几滴面糊糊,落在云逍的脸上。

云逍轻轻地拂掉脸上的面糊糊,眉头挑了一下。

这范家的人,今天有些反常了啊。

毕竟,不管他们身后有多大的背景,他们都只是个商人而已。

这里又是京城,谁都知道,京城的水,深得很。

万一招惹到不该招惹的,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至少在明面上,晋商还是遵纪守法。

不至于跟那些权贵家的纨绔一样肆无忌惮。

也就是一个酿酒的方子而已。

用得着上来就跟小说中的大反派一样?

其中必有蹊跷。

那道录司的牛大人冷笑道:“范家要买你的方子,也是看得起你,你却还拿文作武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那请牛大人教我,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云逍笑了笑,淡淡问道。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

崇祯在心里,不断念叨着。

可身体他控制不了啊!

他的双手,抖个不停。

平时总是紧绷着的脸,如同绽放的菊花。

他的内心,更是掀起阵阵波澜。

从战报中可以看出,一切都是按照云逍的谋划,一丝不苟地执行。

这才有了这样的大捷!

云仙长,不,“叔父”,真神人也!

未卜先知!

算无遗策!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文武百官们,纷纷看向御座上的皇帝。

只见此时,这位大明天子的身上,似乎多出了一层光环。

高高在上,英明神武!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遵化大捷,可见建奴不过如此。”

“只要我大明上下齐心,一样可以大胜,收服辽东,绝非妄想。”

崇祯轻描淡写地说道。

以前,他收到过无数次大败的消息。

这次,总算可以人前显圣,不,扬眉吐气一回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王承恩、王德化、曹化淳等一帮太监,率先跪下向崇祯道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遵化大捷,全赖陛下运筹帷幄,陛下圣明,烛照千里!”

“如此前所未有的大捷,陛下当祭告天地、太庙,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振奋天下人心!”

礼部尚书温体仁站出来,大声奏道。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向崇祯恭贺。

恭维、阿谀之词,在大殿中泛滥。

而韩爌、李标等之前跳的最欢实的大臣,这下子,全都麻爪了。

要知道,他们刚才,都向皇帝提出辞呈了,这该如何是好啊?

之前,他们都把皇帝逼到南墙上了,现在,皇帝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

果不其然。

“之前有人说,朕是昏庸无能的宋钦宗。”

“现在,却又口口声声说朕英明神武,这是何故?”

崇祯冷漠的目光,从众臣身上掠过。

文武百官纷纷低头,不敢与他对视。

崇祯冷眼看着下方噤若寒蝉的大臣们。

心中涌起一阵阵从未有过的快意。

登基三年!

直到今天,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皇帝。

如果不是偶遇云仙长,不,“叔父”。

恐怕,建奴此时,已经攻破遵化,肆虐京畿,甚至进犯京师。

又哪里来的遵化大捷?

如果不是“叔父”的点拨。

他至今还要被大臣们愚弄、摆布。

又哪里能体会到,这种乾纲独断的滋味?

“都下去好生自省吧!”

“蓟镇那边,自有钦差孙承宗决断,内阁、兵部不得擅自干涉。”

“将大捷消息晓谕全城百姓,等击退建奴,再祭告太庙、犒赏有功人员。”

崇祯站起身,扬长而去。

大臣们一阵默然。

很多人在心里,一阵悲叹。

大捷,固然是一件大喜事。

可是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遵化大捷,不仅重创了建奴,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重击。

要是以后,凡事都是皇帝乾纲独断。

屠龙术就没了用武之地。

他们的权势、富贵,又拿什么来保障?

当然了,大臣中也不乏有真正忠君体国的。

遵化大捷,足见陛下英武神武。

虽然比不上太祖、成祖,可比起万历、天启,却要胜出太多。

大明,中兴有望!

……!

遵化。

钦差孙承宗、巡抚王元雅、监军方正化等人,正在城墙上巡视。

虽然建奴大败后已经退兵,但建奴的兵力依然还摆在那里,不得不小心提防。

看到城下堆积如山的建奴兵卒尸体,以及哀嚎、痛骂的建奴。

这样的场景,几人恍如在做梦。

昨日才结束的大战,也是恍如一梦。

“此番若不是钦差大人决断,方公公抓出城内奸细,又亲自领兵出击,击破建奴,此时遵化城中,怕是已经尸横遍野了!”

巡抚王元雅感慨万千。

其实,他说的,并没有错。

历史上,建奴仅用一个时辰,就攻破了遵化城。

王元雅目睹建奴蜂拥入城,绝望之下,自杀殉国。

遵化城也遭到建奴屠城,除了那些奸细之外,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此战能够大胜,全奈陛下英明决策。”

“我等所作所为,都是按照陛下事先谋划好,算不上什么功劳。”

孙承宗捋着胡须,满脸敬服之色。

这次陛下竟然一反常态,直接下中旨,重新起用他,并且委以重任,可谓是雷厉风行。

揪出城内奸细,然后又定下奇计,与满桂前后夹击建奴。

这些全都是皇帝亲自制定,他们不过是具体的执行者而已。

皇帝的这些决策,何止是英明?

简直是能用神机妙算来形容。

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也莫过于如此。

孙承宗这曾经经略辽东的老臣,也都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