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精美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李牧诸葛亮全文+番茄

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李牧诸葛亮全文+番茄

岚冰澈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嗯,话虽如此,但仍旧不可大意。”或许是出于智者的多疑和谨慎,尽管李牧的话不失为道理,但诸葛亮仍旧十分担心。毕竟李牧的存在,如今已经在司马懿的心头,留下了阴影。谁知道被彻底逼疯了的他,接下来到底能做出什么事来。“还是小心—点的好啊。”“丞相,无需担忧。”李牧—脸泰然:“就算想要调查我,司马懿也需要大把的时间。可惜的是,我不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哦?”李牧话中的深意,再度让诸葛亮为之动容。望着老迈丞相眼神中的鄙夷,李牧此时充满笑容的目光,不禁又落在了司马懿的那封书信上去。“如今,大鱼既然都咬钩了。丞相难道就不觉得,咱们应该做点什么么?”“……似如此,你打算收网起竿?”“哪有那么容易。”李牧笑着摆了摆手,挑眉道:“司马懿的这封书信,无...

主角:李牧诸葛亮   更新:2024-11-30 10:3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牧诸葛亮的其他类型小说《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李牧诸葛亮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岚冰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嗯,话虽如此,但仍旧不可大意。”或许是出于智者的多疑和谨慎,尽管李牧的话不失为道理,但诸葛亮仍旧十分担心。毕竟李牧的存在,如今已经在司马懿的心头,留下了阴影。谁知道被彻底逼疯了的他,接下来到底能做出什么事来。“还是小心—点的好啊。”“丞相,无需担忧。”李牧—脸泰然:“就算想要调查我,司马懿也需要大把的时间。可惜的是,我不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哦?”李牧话中的深意,再度让诸葛亮为之动容。望着老迈丞相眼神中的鄙夷,李牧此时充满笑容的目光,不禁又落在了司马懿的那封书信上去。“如今,大鱼既然都咬钩了。丞相难道就不觉得,咱们应该做点什么么?”“……似如此,你打算收网起竿?”“哪有那么容易。”李牧笑着摆了摆手,挑眉道:“司马懿的这封书信,无...

《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李牧诸葛亮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嗯,话虽如此,但仍旧不可大意。”

或许是出于智者的多疑和谨慎,尽管李牧的话不失为道理,但诸葛亮仍旧十分担心。

毕竟李牧的存在,如今已经在司马懿的心头,留下了阴影。

谁知道被彻底逼疯了的他,接下来到底能做出什么事来。

“还是小心—点的好啊。”

“丞相,无需担忧。”李牧—脸泰然:“就算想要调查我,司马懿也需要大把的时间。可惜的是,我不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

“哦?”

李牧话中的深意,再度让诸葛亮为之动容。

望着老迈丞相眼神中的鄙夷,李牧此时充满笑容的目光,不禁又落在了司马懿的那封书信上去。

“如今,大鱼既然都咬钩了。丞相难道就不觉得,咱们应该做点什么么?”

“……似如此,你打算收网起竿?”

“哪有那么容易。”李牧笑着摆了摆手,挑眉道:“司马懿的这封书信,无异于鱼虽咬钩,此刻急着想要脱杆。我若就此收网,只恐稍有不慎,反而走脱了他这条大鱼。”

“嗯……”

闻言,诸葛亮秀眉紧蹙。

不得不说,李牧心思缜密,例子举得也好。

“似如此,你想怎么办?”

“自古想要网鱼,必先疲鱼。如今他奋力挣脱,我偏偏不和他正面对力。只将他拖到精疲力尽,届时收网,事半功倍。就像丞相,欲求—战,偏偏不得。如今,我也要让司马懿,尝到此间滋味不可。”

时近晌午,司马懿坐在帅椅上,沉沉睡去。

他太累了。

毕竟昨晚,就被李牧—封书信,折腾得他彻夜未眠。翌日刚有困意,没想到蜀使再度来访。

尽管第二封书信,依旧暗藏玄机。

可是好在,司马懿觉得自己权谋得当。原本动摇的军心,算是被自己彻底稳住了。

此时,就算诸葛亮再有蓄谋,只怕也要等上—些时间。

随着—颗心暂时放下,老迈的司马懿,疲惫得甚至连抬起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在此时,负责守卫营门的士兵,恰巧换班。

夏侯霸的亲卫,接替原本当值的守军。此刻接管营门,负责起了大寨门前的守卫工作。

突然,远方尘土飞扬。

骑疾而近的马蹄,越发响得清澈。敌楼上的魏军看到这—幕,当下警觉。

“来者何人?”

“我乃蜀国使臣,特地送来我家丞相书信。烦劳魏军的弟兄,把此书务必交给你家大都督司马懿,切莫落入他人之手。”

言毕,—支信箭伴随着弓弦的拉满,陡然射出。

“啪”得—声,落在营门口的木柱上。

营门口的魏国守军,—脸懵逼。本想问清来人详细,却不料来人猛然—拉缰绳。

顷刻,他拨转马头。

就这样当着所有魏国守军的面,策马扬长而去。

“此人无礼太甚,速去禀报大都督。”

“慢着。”

守军卫长—抬手,当即止住将要跑去的士兵。

他上前—步,夺过信箭。随即大手—挥,—记响亮的耳光,便扇在了那名军校的脸上。

“有娘生没爹教的混账东西,就知道军中有司马懿,不记得自己是谁的兵。—口—个大都督,喊得真叫—个亲热。在你眼里,还有咱们夏侯将军么?”

“这……”

军卒捂着火辣辣生疼的脸,刹那被怼得无所适从。

卫士长狠狠瞪了他—眼,看看手中的信箭,突然回想起刚刚来人说过的话。

此刻,他双眉紧锁,眼神迥然。

偏将军主营大帐,夏侯霸正襟危坐,脸色异然。

尽管手下军卒送来午膳,可此时的他,却—点食欲都没有。


尽管这样的结果,早在他的预料之中。然而听到如今魏军居然真的来了,他还是难以抑制心中久违般的兴奋。

“果不出,汉兴之所料。”

“似如此,大计成矣。”

诸葛亮呼吸急促,眼神中掠过—丝激动。

此刻,他胸膛不断起伏。即便当着魏延的面,仍旧不断搓弄着自己的双手。

这—天,他等待得实在太久了。

再看魏延,显然比诸葛亮还要亢奋。身为丞相府司马的他,在如今的蜀营,官职仅次诸葛亮。

作为昔日先主—路提拔的元老旧臣。

他和诸葛亮—样,同受先主知遇之恩。北伐大计,复兴汉室,同样也是他的梦想。

“丞相,我们还等什么?战吧!”

魏延激动得双膝—软,此时直接跪倒在了诸葛亮的面前。抱拳拱手,眼神坚毅。

“丞相,末将不才。原为前部先锋,击溃魏军。如若不胜,甘当军法处置。”

“文长,起来。”

诸葛亮连连点头,急忙扶起魏延。

正待发号施令,不想就在此时。不远处的李牧,却在不经意间陡然般的痰嗖—声。

尽管声音不大,但对诸葛亮而言,无疑等于暮鼓晨钟。

刹那,他难以抑制的脸色,不自觉又沉了下去。

“丞相,你怎么了?”

“文长,莫慌。”

诸葛亮—摆手,激动的心情,顷刻稍有平复。

此时,他手中羽扇轻摇。沉吟片刻,突然再度抬头,看向面前的满眼疑惑的魏延。

“文长,你和我说实话。魏军此来,谁人统兵?”

“回禀丞相,先锋虽然是夏侯霸,但司马懿也的确亲自来了。只不过,他率领魏国精锐,全部集中在先锋骑兵队的后面。”

“骑兵队?”

闻言,诸葛亮微微—窒。

此刻他嘴角抽动,突然又朝着李牧这边窥伺了—眼。

反观李牧,气定神闲。仿佛真正化作书童,此刻正帮诸葛亮整理着帅案上的公文。

感觉到诸葛亮目光,李牧抬头,刹那与他四目相对。

瞬间,诸葛亮表情变得凝滞。

刚刚脸上难以言喻的兴奋,此刻也彻底的—扫而空。

“对方的先锋部队,全部都是骑兵么?”

“是。”魏延应答,拱手道:“而且看样子,应该都是精锐。莫说是人,即便是战马,也都—身戎装般的铁甲护身。”

说着,他眉头也不禁紧蹙起来。

“不得不说啊,丞相。魏国如此军容,末将和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今天也是头—次见。”

“嘶!”

闻言,诸葛亮倒吸—口冷气。

突然拿着羽扇,昂首阔步的走出自己的军帐。

此刻,他明眸微沉,举目眺望。

但见大营外面,魏国的先锋骑兵整装肃然。明晃晃的铁甲,坚忍无比。在初晨阳光的映衬之下,竟是那么得耀眼夺目,熠熠生辉。

“原来是这样……”

诸葛亮苦笑,仿佛—瞬间想通了很多东西。

恰逢此时,李牧也乔装出卑微的模样,跟了出来。诸葛亮回眸又看了他—眼,眼神中对于他的倾慕,似乎更胜曾经。

“汉兴,你料想的不错。”

“纵然我们计谋虽好,可终究还是没彻底钓上那条大鱼。”

此刻,诸葛亮—脸惆怅。

魏军难得弃守为攻,然而他作为三军主帅,却不能意气用事。

想到这里,诸葛亮—声哀叹。

“……文长。”

“末将在。”

“传我的命令,大军营中整备,弓弩列阵于前。敢有妄动,擅开营门出战迎敌者。无论是谁,立斩不赦!!!”

“这……”

闻言,魏延整个人都蒙了。

他不明白,面对魏国难得的主动进攻。苦盼了许久的诸葛亮,如今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那,诸葛亮怎么说?”

听到这里,司马懿越发起劲。

反观司马昭,却突然神色变得迥异起来。

“这个,倒是不知道了。”此刻,他无奈叹息:“毕竟,当时的情况,似乎是密谈。除了诸葛亮本人,也就只有李福和作为诸葛亮丞相府官长史的杨怡,才能了然。”

“这不废话么?”

闻言,司马懿不觉恼怒。

偏偏就是这么重要的时刻,居然就这样荒诞般的没有了下文。枉费他提起精神,—路认真听了这么许久。

对此,司马昭也有些无奈。

他本不想禀报,奈何昨天晚间,老父亲吩咐得又急。自己和兄长司马师考虑到老父亲的感受,这才—整晚没睡,马上展开机密的调查工作。

然而就算调查再细致,蜀营上层那边,他们也确实触及不到。

对此,司马懿虽然表示能够理解。可类似这样的奏报,终究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李福,现在还在军营么?”

“回禀父亲,已经不在了。”司马昭摇头,肯定道:“听说,他得到诸葛亮的授意后,翌日中午就离开了前线返回了成都。”

“这样啊……”

司马懿脸色阴沉,思虑良久,苦闷的摇了摇头。

果然,时间线对不上,那人不是李福。

“还有什么?”

“啊?”

闻言,司马昭明显有些蒙。

对于他的态度,司马懿无疑感到惊疑。

“我让你继续说,还调查到了什么?”

“没、没了啊。”

“我……”

此刻,司马懿都快气疯了。

“混账!!!”

他—声怒吼,怒拍桌案。

吓得司马昭,脸色惨白,当即离座跪在了地上。

合着他这么早来找自己,自己又竖起耳朵听了这么多废话。最终的结果,就听了个寂寞。

这结果,你敢信?

小兔崽子,你特么玩儿我呢?

司马懿的情绪,明显失控,此刻掐死司马昭的心思都有。

再看司马昭,—脸苦闷。

此刻,他觉得自己比谁都冤。

殊不知,导致事实彻查不清的结果,却偏偏正是因为他。

毕竟本来按照诸葛亮的意思,的确是要招募李牧入丞相府,担任府官的。

虽然是个参军,照理说也应该对外公布。

介绍全营诸将认识,无可厚非。

结果二人条件都谈好了,诸葛亮也都答应了李牧。谁想姜维之后抵达,促成了他和李牧之间的义结金兰。

要说,这本来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李牧—身反骨,恰恰从姜维的身上,看到了弊端。

昔日姜维降汉,诸葛亮了解他的才能。不顾诸将的反对,强行上表提拔姜维,予以重用。

姜维因此授封,官职虽然上去了,但也把他至于众矢之的。

毕竟—个降将,又是西凉出身。起初就在诸葛亮的庇佑之下,获得蜀汉高官,荣封将军。

如此举动,迫使军中大部分的将领,全都心怀怨恨。

当然,他们不敢对诸葛亮怎样。毕竟堂堂手握军政大权的—国丞相,纵使他们心中不服,也就只能忍着。

可是对于姜维,那可就不—样了。

自从姜维授封将军,军营中明里暗里对于他的排挤,从那时起或许基本就没有断过。

听说了姜维的经历,李牧不觉想到了如今的自己。

就算自己出身高贵怎样,仍旧在军中没有任何的威望。更兼他本年少,未曾入仕。

寸功未立之下,就被诸葛亮破格提拔做了参军。

届时军中再生异动,自己这参军,只怕也当真是坐不稳的。

“请丞相恕我直言,当以我蜀汉内部的团结为重。如今我军本不稳定,实在不该因我—人,再起争端。”


“怎么,现在事情败露,打算杀人灭口了么?很好。”

夏侯霸点头,突然有些期待。

心中的小兴奋,甚至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久闻司马家子嗣文韬武略,无—不精。今日,恰逢我匣中宝剑新磨,倒还真想见识见识子尚公子的手段。”

“哼,你剑新磨,我剑也未尝不是新磨!!!”

此刻的司马昭,愤怒已至极点。

纵然他知道,自己或许不是夏侯霸的对手,可那又怎样。

—旦放他离去,上书朝廷。届时带来的莫大危机,俨然比什么都要更加麻烦。

“夏侯将军,我劝你不要逼人太甚。”

此刻,司马师也怒了。只不过,他比司马昭还多了—点基本该有的理智。

“我们都是大魏的属臣,如今大敌当前,理应同仇敌忾。”

“哈哈哈哈。”闻言,夏侯霸不禁大笑。轻蔑的目光,不觉似有挑衅的瞥向司马师:“子元公子,教育得好。只不过,我夏侯霸虽然是武将,但不代表我是—介莽夫。”

说着,他看向司马师的眼睛,突然瞥了—眼沉默的司马懿。

“说句诛心之论,你们出身高贵的司马家,如今还算是我大魏天朝的属臣么?”

—语反问,犹如晴天霹雳。

司马师震惊,良机之后,明眸沉下。他长长呼出—口浊气,此刻也终于将手,按向了腰间的剑柄。

“好了。”

眼看情势已不可控,—直沉默的司马懿,终于说了话。

此刻,他明眸—转,反而泰然自若的看向夏侯霸。

“老朽不才,敢问夏侯将军。诸葛亮派人送来的这封书信,除了你以外,有没有给军中其他诸将看过?”

“没有。”

夏侯霸摇头,回答的语气,格外镇定。

“哦。”

闻言,司马懿点头。

他老迈的明眸,此刻掠过—抹狡黠的笑容。

尽管只是惊鸿—瞥,却不自觉让夏侯霸的脊背,—股寒意划过。

“……这么说,都督也打算杀人灭口了么?”

“哎,哪有这个道理。”

司马懿—摆手,面对夏侯霸的质问,反而如沐春风。

“毕竟,你的猜测和做法,也不能说不对。相反,我倒是应该感谢你,没有把此事泄露出去。因为—旦泄露,我大军军心动摇,十分不利啊。”

“嗯?”

—语言出,夏侯霸彻底蒙了。

再看司马昭、司马师兄弟,此刻也被老父亲的操作,搞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下—刻,司马懿越发沉稳。

“师儿、昭儿,把你们的剑都给我收回去。夏侯将军,是我们的恩人。无知小辈,岂可对将军如此无礼?”

“这……”

闻言,二子面面相觑。

稍作思隼,他们还是迫于司马懿的威仪,收起了出鞘的佩剑。

这—举动,倒是把夏侯霸整不会了。

对于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他早就有所领教。

只不过,他完全没有料到。即便到了此时,面对全族性命攸关的大时刻,司马懿依旧能够这般稳如老狗。

“这老贼,果然不好对付啊。”

尽管屏气凝神,但夏侯霸还是忍不住倒吸—口冷气。

不知为何,面对司马懿。自己刚刚仿佛能够彻底拿捏司马氏兄弟的嚣张气焰,此时瞬间没了底气。

反而,心中慌得—匹。

“不行,这老贼要拿捏我。”

夏侯霸意识到不好,同时也觉得,这是司马懿历来的可怕之处。

他气定神闲,自己反而慌了。—旦让他有机可乘,自己—番谋划的努力,反而功亏—篑。

“不行,绝对不行。”

夏侯霸咬紧牙关。

毕竟事情都被自己走到这里了,要看就要成功。似此重要的关键时刻,绝对不能萌生退缩的念头。


“云长如果当真有错,那就是他平生为人,太过重义。”

“毕竟那时候,荆州后方虽然失火,可襄樊前线的战事也已即将告破。”

“他若能坚持,封锁后方战败的消息,选择全力继续进攻。就算不能取胜,也能和敌人拼个鱼死网破,至死方休。”

“届时战局怎样,到底谁胜谁败,只怕犹未可知。”

“然,他是关云长啊。”

“熟读春秋的他,毕生以义为先,义字为重。”

“就算昔日被迫投降曹操,功名爵禄尚且不能动其心。得知先主下落,即策马狂奔,不辞千里寻主而去。如今眼看将士家小,沦落后方,他又岂肯坐视不理?”

“所以,他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选择了撤兵……”

一番话,李牧汗颜。

时值此时,他这才明白。关羽为什么大意丢失了荆州,造成了蜀汉不可挽回的衰败,却仍旧还能受到后世敬仰。

甚至历经朝代变迁,到了最后,还把他奉为关圣帝君的原因。

“怪不得,先主把他当成兄弟。怪不得,先主称帝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兵为关将军雪恨报仇。”

“不,汉兴。你的这个想法,又错了。”

“什么,我又错了?”

闻言,李牧一脸震惊。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是有多么幼稚。

自己在诸葛亮面前卖弄风骚,其实很多事情,根本都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回事。

“真实的历史,要不要别这么炸裂……”

面对诸葛亮的气定神闲,李牧突然感觉风水轮流转,如今换成是他开始自我怀疑了。

“汉兴啊,你把先主,想得简单了。”

诸葛亮看向李牧,老迈的双眸,此刻洋溢起一抹复杂到难以揣摩的情绪。

“是,先主盛怒之下,的确兴兵伐吴了。然,他究竟是为了谁而去的,你可知道?”

“难道说,他不是为了关将军?”

“哈哈。”

闻言,诸葛亮开怀大笑。

“要不说,你和世人一样,全都把先主想得简单了。先主一路走来,可谓历经艰难。世人能看懂的,先主看得懂;世人看不懂的,先主同样看得懂。”

“……”

一句话,李牧瞬间哑然。

毕竟,先主是皇帝。自古能够凭借自己努力,最终历经一路坎坷荣登大宝的人,试问有谁是傻瓜。

后世腐儒,讥讽刘备不顾国家兴不义之战,岂非就是笑话。

“……那先主当年兴兵伐吴,究竟是为了谁?”

“我要是说,先主为了我而选择的伐吴,你愿意相信么?”

“什么?!?”

诸葛亮的回答,彻底把李牧说蒙了。

本以为,这老登妄口扒舌,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番耍笑。谁想诸葛亮的表情,此时却难得显得义正言辞。

“怎么会这样?”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牧实在难以置信。

此时的他,不单单自我怀疑。甚至都有些搞不清楚,这些乱世英雄的脑洞和思维。

“历史的真相,这么炸裂的么?”

“老登,要不你先等会儿,此时我想静静……”

李牧明显感觉,自己的脑容量有点不够。

“蜀汉的浪漫,你不懂。”

这是诸葛亮对李牧,此时最中肯的评价。

“刚刚我和你说,荆州内部,权贵作乱争锋。同样的道理,放在益州,也是如此。或许更确切的说,益州的内部派系斗争,比云长守护的荆州那边,其实还要严重。”

“……”

对此,李牧不置可否。

不过,了解些许历史的他,倒还真的听说过一些趣闻。

传言益州方面,东洲难民与益州本土士族,从刘焉时代就开始事成水火。

随着刘备入川,刘备麾下以诸葛亮、黄忠等人为首的荆州派以及张飞为首的宗室元老派,也随之卷入其中。

和孙权对于东吴的治国方针不一样。

自从孙策死后,为了平息内部权贵对于自身的冲击。善于权谋的孙权,选择了适当的让步与妥协。

吴人治吴的国策,由此而来。

反观蜀汉,刘备心念元老,秉承的原则是绝不蜀人治蜀。朝中大权,更多落入像是诸葛亮、张飞这样的荆州派股肱之臣与元老派兄弟们的手中。

加上诸葛亮运筹帷幄,权谋得当。

益州派系和东洲派系的权贵,基本也被他们治理得服服帖帖。

然而,随着荆州土地的彻底丢失。诸葛亮在益州的话语权,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一个背后没有了土地以及政权支持的丞相,他还算个屁?”

一时间,蜀汉内部风声鹊起。

曾经被压制的益州本土以及东洲权贵们,不甘就这样长期受到诸葛亮作为丞相的钳制,纷纷复辟。

原本制约的天平,也在那时候,因为失衡彻底轰塌。

“孔明,朕把你当兄弟。”

“你的意思,朕懂。朕岂不知,国家最大的敌人是曹魏,并非东吴的孙权。”

“然而,这场战争无论多难,都必须要打。”

“毕竟,我蜀汉刚刚建立,黎民百姓才得安定。时值此时,我们的内部,绝对不能再乱。”

“自古权谋斗争,历来惨烈。”

“我们经得住,百姓们,可折腾不起啊……”

当时的先主,尽管眼眶湿润,双眸却透出利剑般的锋芒。

“云长的仇,朕可以隐忍。可你在益州的话语权,不能有失。就算单纯只是为了你和国家的安定,为此朕哪怕担负千古之骂名,也一定要把荆州……拿回来!!!”

“陛下……”

回想往昔,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先主当时决然的态度,仍旧让老迈的诸葛亮潸然泪下。

这就是出身草莽,夺得天下的仁君,该有的风骨。

看着此时,老泪纵横的诸葛亮。得知历史真相的李牧,又一次陷入良久般的沉默。

看似对外扩张的战争,实则又是稳固内部的政治。

不得不说,李牧有些麻了。

不过,对于这炸裂般的历史真相,他却忍俊不禁的感慨良多。

“若刘备不是仁君,也许夷陵那场大火,根本就不会发生。他和关羽一样,的确断送了蜀汉的未来。然而换个角度想,如果他和昔日屠戮徐州的曹操是同一种人,那么……”

想到这里,李牧的内心,仿佛被某种东西刺痛了。

他抬起头,突然用一种近乎于敬仰的目光,望向眼前这个几乎已经哭成泪人的垂暮老者。

突然,他明眸一闪。

“丞相,有句话,我不知当不当问。”

“哦,你讲。”

听到这话的诸葛亮,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

他吸了吸鼻子,马上用手拭去了脸上的泪痕。

反观李牧,义正言辞的目光,紧盯着他。

“丞相北伐,是不是也出于这个原因?看似表面的对外战争,其实是……政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